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旧栏目» 专栏» 双语教学

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

湖南科技大学体育教育专业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运动生理学
学    分:2.5
总学 时:64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
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
一、 教学目的
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通过实验课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指导和评价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以及体育锻炼,并初步掌握评定人体主要身体功能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 
绪论

目的要求
    使学生了解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学习目的和任务,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及运动生理学研究方法。

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运动生理学的学科属性。
2、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
3、运动生理学和健身、竞技的关系。
第一篇 肌肉活动
第一章  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
目的要求
1、使学生掌握肌肉活动时直接能量与间接能量的来源及相互关系。
2、使学生掌握三个供能系统各自特征以及运动强度、时间的对应关系。
3、掌握运动中能量代谢变化的特点和能量统一体概念,学会分析不同性质运动中的代谢规律及应用。

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
第二节 肌肉活动能量供应的三个系统
第三节 肌肉活动的代谢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二章  肌肉收缩
目的要求
1、了解肌肉的微细结构、肌丝的分子组成、肌肉的物理特性与生理特性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2、掌握细胞兴奋、兴奋性、阈强度和时值的概念,以及引起可兴奋细胞兴奋的刺激强度与作用时间的关系。
3、了解霍奇金的“离子学说”,理解膜电位发生的原因,以及兴奋性在细胞膜传播和在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的生理机制。
4、掌握在完整机体内肌肉收缩的基本过程和兴奋-收缩藕联的机制。
5掌握运动时肌肉收缩的基本形式,力学表现及其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6掌握人类肌纤维的分型,两类肌纤维的形态、代谢和生理特征以及肌纤维的百分组成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7、了解肌肉结缔组织的组成和运动对肌肉结缔组织的影响。
8、了解肌电图概念及其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科研中作用。
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肌肉的微细结构
第二节 肌肉的特性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第四节 肌肉的收缩原理
第五节 肌肉收缩形式与力学特征
第六节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第七节 肌肉的结缔组织
第八节 肌电图


第三章 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

目的要求
1、熟练掌握本章所涉及的专业术语和基本概念。
2、了解神经元、突触、神经递质、受体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功能。
3、详细了解视觉、听觉、位觉和本体感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4、掌握脊髓、脑干和高位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控机制以及它们的协调配合。
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第三节 躯体运动的神经调控
 
第二篇  运动的生理支持系统
第四章 激素与运动
目的要求
1、掌握内分泌、内分泌腺、激素的概念以及激素的分类。
2、掌握激素的一般生理作用、作用特征以及作用机制。
3、掌握经典内分泌腺的内分泌功能,了解功能器官的内分泌功能以及组织激素。
4、掌握主要应激激素对运动应答和适应规律
时数: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内分泌,内分泌腺与激素概述
第二节 激素作用的机制和调节
第三节 主要内分泌腺的内分泌功能
第四节 功能器官的内分泌及激素、
第五节 运动与内分泌功能
 
第五章 血液与运动
目的要求
1、了解血液的基本组成成分及运动对其影响。
2、掌握血液的主要理化性质和血液的基本功能
3、熟悉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和血液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
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第二节 血液的功能
 
第六章 呼吸与运动
目的要求
1、了解肺通气原理,掌握运动时应采用的合理呼吸方法。
2、掌握肺通气功能的评定方法和肺通气功能对训练的适应规律。
3、掌握气体的交换过程,了解其影响因素。
4、掌握运动时呼吸功能的变化规律了解其调节机制。
5、掌握肺换气功能的评定方法和肺换气功能对训练的适应规律。
时数:1.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肺通气
第二节 气体的交换
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第七章 循环与运动
教学要求
1、熟悉心肌的生理特性,掌握心动周期的概念及心脏泵血的过程,掌握评定心脏功能的指标及方法。
2、掌握动脉血压的概念、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了解微循环;掌握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3、熟悉心血管功能的调节机制。
4、掌握运动训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心脏生理
第二节  血管生理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四节  运动时心血管功能的变化
 
第八章 酸碱平衡与肾脏的排泄
教学要求
1、掌握酸碱平衡的概念,熟悉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来源。
2、掌握缓冲作用的概念和机体酸碱平衡的基本调节方式,了解酸碱平衡紊乱及其分类。
3、掌握运动时机体酸碱平衡变化及其调节的基本过程。
4、掌握排泄的概念和肾脏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酸碱物质的来源
第二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
第三节  运动时机体酸碱平衡调节的特点
 
第三篇 体育锻炼与运动训练的生理学
第九章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教学要求
1、了解体适能的概念,熟悉体适能的主要组成部分。
2、掌握有氧适能和肌适能的概念,熟悉有氧适能和肌适能的评价方法。
3、掌握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四要素,熟悉运动处方的内容、制定与实施。
学时:2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体适能与健康
第二节  运动处方
 
第十章 肥胖与体重控制
教学要求
1、掌握肥胖、体成分、身体指数等概念,以及肥胖与体重控制的意义。
2、熟悉肥胖的诊断方法和判定标准,并能应用与实践。
3、在了解肥胖主要发病机制的基础上,掌握肥胖的防治理论。特别是防肥减肥的机制。
4、在掌握减肥健体运动处方制定原则的基础上,能够初步制定运动处方,指导运动防肥减肥实践。
学时:4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肥胖
第二节  运动与体重、体成分控制
第三节  肥胖与运动减肥
 
第十一章 运动与免疫
教学要求
1、掌握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以及各组分的特点与功能。
2、掌握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与特点。
3、掌握免疫功能对不同运动的应答和适应特征,了解运动性免疫抑制的机理。
4、了解免疫调理的基本思路和措施,了解运动者自我保护的方法。
学时:5.5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第二节  “流动脑“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第三节  身体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
第四节  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
第五节  免疫调理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第十二章  肌肉力量
教学要求
1、掌握肌肉力量的概念及肌肉力量分类。
2、掌握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熟悉其作用机制。
3、掌握肌肉力量的常用检测与评价方法。
4、掌握肌肉力量训练的基本原则,熟悉肌肉力量训练的方法。
学时:2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肌肉力量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肌肉力量的检测
第三节  肌肉力量训练
 
第十三章 有氧运动能力
教学要求
1、掌握有氧工作能力有关的基本概念,了解有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学意义。
2、熟悉影响有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学基础知识,掌握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方法。
3、掌握安静时、运动中以及运动后恢复有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变化过程及其调节的基本过程。
学时:1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吸氧量和氧亏
第二节  有氧工作能力
第三节  有氧耐力的测定及其评定
 
第十四章 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
教学要求
1、掌握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和各阶段的特点及其生理机制。
2、了解机体对运动负荷刺激的反应与适应特征和运动训练的生理本质。
3、掌握运动训练效果的生理学评定方法并能应用于运动训练实践。
学时:0.5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
第二节    运动训练的生理本质
第三节    运动训练效果的生理学评定
 
第十五章 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
教学要求
1、掌握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发生部位、可能机制与判断方法。
2、掌握恢复过程的概念、阶段性特点与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的方法。
学时:0.5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运动性疲劳
第二节    恢复与提高过程
 
第十六章 运动强力手段
教学要求
1、了解强力手段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掌握生理学手段的方法和强力作用。
3、掌握营养学手段的方法和强力作用。
4、掌握药理学手段的方法和强力作用。
学时:1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生理学手段
第三节    营养学手段
第四节    药理学手段
 
第十七章 兴奋剂与运动
教学要求
1、了解禁止使用兴奋剂的主要目的与措施。
2、熟悉兴奋剂的概念与分类。
3、掌握各种兴奋剂的主要毒副作用。
学时:2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兴奋剂概况
第二节    兴奋剂问题的生理学分析
 
第十八章  环境与运动
教学要求
1、了解人体保持体温相对恒定的原理,掌握热环境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及其热服习的产生。
2、了解冷环境对人体运动的影响和人在水环境中的急性适应过程。
3、掌握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和高原适应的生理机制。
4、了解大气污染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5、掌握生物节律的特点及其利用价值。
学时:2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冷热环境
第二节    水环境与运动
第三节    高原环境与运动
第四节    大气环境与运动
第五节    生物节律
 
第四篇 不同人群与运动
第十九章 儿童少年与体育锻炼
教学要求
1、掌握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以及体育教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2、了解基本动作的特征,掌握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及年龄变化。
3、了解科学选材的年龄特征与主要运动项目选材的生理学评价。
学时:2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
第二节    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第三节    运动定向的生理学依据
 
第二十章 女子与体育锻炼
教学要求
1、掌握月经周期的概念,熟悉月经周期时相划分及生理机制。
2、掌握女性生理特点与运动能力的特点。
3、了解女性激素的生理作用,熟悉月经周期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4、了解妊娠期与运动的关系。
学时:1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女子的生理特点与运动能力
第二节    月经周期、妊娠与运动
 
第二十一章 老年人与体育锻炼
教学要求
1、掌握衰老的概念,了解衰老的主要机制。
2、熟悉健身运动对老年人生理机能的影响。
3、掌握为老年人制定健身方案的方法。
学时:1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衰老与老年人
第二节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与健身作用
第三节    老年人的健身运动方案
 
第二十二章 残障人与体育锻炼
教学要求
1、了解残障人概念、分类、分级方法。
2、了解残障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3、熟悉残障人的康复手段和辅助工具。
4、掌握不同类残障人群的体育锻炼方法。
学时:2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残障人的分类与分级
第三节  残障人的生理特点及康复体育运动
 
第二十三章 若干疾病的体育锻炼
教学要求
1、掌握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定义、分型、了解其临床表现和发病机理。
2、掌握运动对于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3、掌握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案。
学时:2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运动与高脂血症
第二节    运动与高血压
第三节    运动与糖尿病
 
运动生理学实验
必做实验:
1、人体在安静与不同运动训练时心率、呼吸的测定(2学时)
课堂教学实践
1、肥胖与运动减肥(2学时)
2、兴奋剂与运动(2学时)
 
教材与参考教材书目
1、邓树勋等主编: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瑞元等主编:运动生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姚泰主编: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4、杨锡让等主编:运动生理学进展——质疑与思考,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三、教材与参考书目

1、教材
  李端 主编,《药理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卫生部规划教材),2003。

2、参考教材
[1]张德昌主编,《医学药理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1998
[2]杨宝峰,娄建石主编: 《药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 
 
四、说明:
1、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课后注意复习。
2、多看相关医学书籍,促进对相关术语理解和便于掌握本门课程知识。
3、考试综合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考勤、卷面成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