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国际体育交流 湖南科技大学科学健身科普基地祝2025澜湄合作大理马拉松成功举办
时间:2025-05-20 09:30:00
2025年5月18日,以“同饮一江水,共赴健康路”为主题的澜湄合作大理马拉松在云南大理苍山洱海畔鸣枪开跑。作为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LMC)下的重要人文交流活动,赛事吸引了来自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国近万名跑者参赛。
湖南科技大学科学健身科普基地派出由专家团队,带着先进的科技装备参与赛事服务,将运动科学成果融入国际马拉松,成为现场一大亮点。
科学赋能跑者体验
在马拉松博览会现场,科普基地设立专题展区,通过图文展板、交互设备等形式,向公众普及跑步力学、能量代谢和损伤预防等知识。宣讲员结合高原赛道特点,讲解“低氧环境心率调控”“坡道跑姿调整”等实用技巧,并借助便携设备为跑者实时分析步频、触地时间等关键指标。科普基地专家王鹏博士表示:“科学跑步不仅是专业选手的必备技能,更应成为大众健康运动的基础。”团队现场发放1000余册中英双语《科学跑步手册》,并为中老年人群特别演示了增强髋部稳定性的训练方法,吸引众多跑者参与互动。
搭建合作平台 促进区域联动
赛事期间,科普团队与大理市路跑协会及湄公河国家留学生跑团联合举办多场研讨会,围绕“热带气候下的补水策略”“跨境赛事服务标准化”等议题开展交流,初步达成共建“澜湄科学跑步数据库”的合作意向。泰国清迈跑团负责人表示:“中国高校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用指南的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作为全国首批体育科普基地,湖南科技大学近年来开发的“智能跑步姿态评估系统”“运动风险预警算法”等成果,已在此次国际赛事中验证其应用价值。未来,基地将推动组建澜湄高校跨境科研联盟,开发多语言健身课程,并持续为“一带一路”沿线赛事提供技术支持。
体科融合 赋能区域人文交流
赛事组委会高度评价湖南科技大学的参与,认为其通过“运动+科普”模式有效提升了赛事专业性与参与者科学素养。此次实践不仅展示了高校服务国际交流的能力,也为澜湄合作注入了科技动力,构建起“以体促科、以科助体”的合作新路径。
文\图:王雪峰
(一审:王鹏; 二审:蔡建光; 三审:姚京成)